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青梅之乡种青梅—— 一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土地情结
  • 2021-10-23 10:29
  • 【字体:    


罗娘清在梅园。

在“中国青梅之乡”陆河县,种植青梅者众多,罗娘清就是其中一个。自1999年起,罗娘清开始在家乡螺溪镇欧西村种植青梅,此后一直致力于青梅产业化、品牌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创办的清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单位,产业规模占全县青梅收购及加工量达35%以上,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青梅农户增收、乡村振兴作出重要的贡献。 他本人先后荣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称号。

强烈的土地情结

1965年出生的罗娘清有着强烈的土地情结。1988年,他和一帮伙伴前往深圳闯荡,小有积蓄。11年后,他发现由于家乡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家乡土地出现了严重丢荒的现象,经过调查,丢荒土地竟高达70%。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罗娘清十分心痛。

于是,罗娘清拿出外出务工所得,主动承包了山地1500亩。陆河是远近闻名的青梅之乡,种植青梅者众多,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背景。罗娘清利用这一传统优势,开始种植青梅为主的果树,看着满山遍野的青梅开花、结果,罗娘清舒心地笑了。经过多年实践,罗娘清摸索出“果树种植+山地养鸡+种猪繁养+沼气利用+山塘养鱼”综合循环利用的高效山地种养模式。

建立合作社+公司

以前,陆河零星分散的青梅种植户以及他们单薄的销售手段,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为了将青梅产业做强做大,2008年1月份,罗娘清联络多名村民集资245万元成立陆河县清绿青梅种养经济合作社。

合作社以共同繁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和质量树立品牌,吸纳附近82户村民以田地或者果树折价入股成为社员,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合作社成员共同努力,合作社得到了较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后进一步发展为陆河县清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公司总资产3500多万元,厂房6000多㎡,晒坪及阳光晒棚7000㎡,青梅腌制池63个,可同时腌制青梅600多万斤,年产值2000多万元,年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公司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单位,占陆河县青梅收购及加工量的份额达35%以上。为促进陆河县青梅产业化、品牌化,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青梅农户增收、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青梅发展模式的成功,让罗娘清萌生了更大的念头。2019年,公司扩种佛手香橼接近300亩,建成陆河县首家“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为丰富公司产品多样化、服务本地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平台。2020年,公司致力打造青梅产业龙头企业,注册“清绿梅园”青梅品牌,扩大经营范围,引进五条深加工生产线,大力促进“三产深度融合”,服务本地果农。

致富不忘家乡

罗娘清常说:“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创业伊始,罗娘清就聘请本村贫困户862人参与劳动。致富后,罗娘清依然不忘家乡人。

随着清绿公司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2015年起,罗娘清决定每年向2户困难户提供10万元免息贷款用于建房,得到理事会的一致赞同。现已有14户因此住上了崭新的小洋楼。

欧西村辖下的自然村珠岭村至甜兰村的公路一直都是泥土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季,车辆难以出入,不单严重影响群众生活,青梅收成时还会影响运输,造成滞销。为此,罗娘清决定拿出公司20%的利润用于铺设水泥路。如今,一条漂亮坚固的水泥路连贯欧西村各处,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使原先荒废的山地得以利用,青梅种植量一下子增加了30%。真可谓变荒山为宝山。

罗娘清,就是这样一位最具劳动本色的劳动者。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青梅之乡种青梅—— 一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的土地情结 1,634,927,369,000 1fda6bf0ce7a4b46abc12cb7554173af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