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文史钩沉】海陆丰“小学附设初中班”史话
  • 2022-10-01 09:20
  • 【字体:    

○罗新焕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现有人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家为了解决人才稀缺的落后面貌,决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兴办中学的数量。不过,要增设中学数量,碰到了没有校舍和欠缺师资的困难。国家便采取“在小学开设初中班”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全国各地的政府教育部门闻风而动,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当地小学开设初中班。

这种做法,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初中班被称为“小学附设初中班”,或“附设初中班”。

当时,海陆丰地区也不例外,各地陆续在小学开设有初中班。

海陆丰地区开办情况

据了解,海陆丰的“小学附设初中班”是从1956年秋季开始。是年秋,陆丰县在水东(现水唇、东坑镇区域)、河口、大安、南塘、博美、潭西等6个区(后成立人民公社)开办初级中学。但这些区开办的初级中学均无校舍,教育部门就把初级中学并在该区的中心小学办学,由该小学统一管理。待一两年后,校舍建好后,这些中学才脱离中心小学,独立在自己的校园里办学。1957年,吴桂村(陆河县首任教育局局长)当年在师训班毕业,就被分配到陆丰县(现陆河县)水东小学附设初中班任教。这些在小学开设的初中班,就是海陆丰最早的“小学附设初中班”。

此后几年的时间,海陆丰没有在小学附设初中班。

1965年秋,海陆丰有些地方又开始在小学附设初中班。当时,陆丰县大安公社旱田小学开设了附设初中班。

1968年秋,海陆丰又在部分小学附设初中班。当时,上级的宣传口号是“初中不出队,高中不出社”。这口号的意思是每个大队要办初中,读初中不用出大队;每个公社要办高中,读高中不用出公社。不过,当年一般是距离中学较远的大队(村)小学附设初中班,初一级新生到附设初中班就读;距离中学较近的大队小学不附设初中班,初一级学生到公社的中学就读。如陆丰县河田公社的硁头、樟河大队距离河田中学较远,就在所在的小学附设初中班。

1969年秋,有些公社刚开办初级中学,但没有校舍的,便被中心小学附设。有些边远的大队也同样在所在小学附设初中班。如陆丰县南万中学当年刚开办,没有校舍,便被万全小学附设;河田公社上径大队就在所在小学附设初中班。

1970年秋,海陆丰各小学都附设初中班,每所中学基本上不招初一级的新生。这学期,海陆丰贯彻毛泽东主席“学制要缩短”的指示,小学实行五年制,停办六年级。故,这学期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一起升初中一年级。教室是小学的教室,教师基本上是该校的教师。科任教师缺欠的就借用外地的民办教师。

陆丰县河田公社宝山小学(含现河北、宝山村小学)当时就招收初一级两个班的新生,原六年级为一班,原五年级少人,原六年级抽几个人到该班为二班。学校发了用蜡纸刻写印刷的《录取通知书》,绝大部分学生是正取生,少数学生是备取生。

1971秋,海陆丰撤销很多小学的附设初中班,有部分小学保留附设初中班。

1976年秋,海陆丰又在每所小学附设初中班,下一年还开办了初二级。很多中学老师被调到小学教初中班。当年,参加南告水电厂建设的潮汕地区干部职工子弟11人,到河田公社河北小学读附设初中班,读了一年半。我在《河北小学校志》中,对宝山小学和河北小学附设初中班的事都作了记载。

改革开放后陆续撤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起,海陆丰地区的大部分“小学附设初中班”被陆续撤销。

不过,也有一些小学的附设初中班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才被撤销。如:陆丰县的水唇镇水唇小学附设初中班办到1986年春季;1990年,陆河县水唇镇仑岭中学开办后,护硁小学附设初中班才停办,附近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到仑岭中学就读。护硁小学的附设初中班是海陆丰地区最后一个小学附设初中班。

当时,小学附设初中班大部分教师学历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太高,加上教学设施很落后。故,大部分教师教附设初中班的课程感到吃力。但,教师们不畏困难,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勤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同学们,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学习,学会了做人,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日后,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接班人,有的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因为,当时海陆丰小学附设初中班定点过多,过于分散,教学设备简陋,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实验室,师资也达不到要求,教学质量难以持续提高,办学难以为继,最后被撤销。

海陆丰附设初中班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对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初中教育,提高国民文化及综合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已载入了史册,在海陆丰教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永远激励后人。

【文史钩沉】海陆丰“小学附设初中班”史话 1,664,558,428,000 95ce388105534f1b9171ef67dcef5632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