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海陆丰“耕读小学”史话
  • 2022-10-29 07:50
  • 【字体:    

○罗新焕

1964年春,国家教育部为了扫盲,或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打好基础,提高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制定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政策,号召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兴办“耕读小学”。所谓耕读小学就是师生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的学校。因此,耕读小学招收的学生是不能入全日制小学就读的七八岁至十几岁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到了1970年代后期,耕读小学的办学形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便被撤销。当时,耕读小学也起到学前班的作用,为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各行各业的接班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海陆丰地区很多地方积极响应上级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因陋就简,在农村大力兴办耕读小学。该地区有些地方也称耕读小学为“简易小学”。耕读小学的课本有《语文》《算术》两科,内容跟全日制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基本一样,学生要交钱购买。星期一至星期六上课,星期日休息。上课时间是早上饭前上一节课,中午饭后上一节课。其余时间,老师要参加生产队的农业集体劳动,学生可以自由玩耍,或要带弟妹、做其他家务,或为生产队放牛等。大部分教师是农村生产队中有文化的青年,也有一些是民办或公办教师。农村教师上课的误工有些地方给于每月发较低的工资,资金来源是向学生收取学费;有的学校按月补给其几元现金,上一节课大队再给以2分工分。此工分拿回其所在生产队参加分配分红。

当年春,陆丰县河田公社宝山大队(今陆河县河田镇河北村)石禾町自然村开设了耕读学校。该耕读学校招收本自然村约20名少年儿童男女学生,小的七八岁,大的十几岁,是个混龄班。村里有个十一二岁的大姐由于要在家里带几个妹妹,不能到大队小学读书,就在这个耕读学校读书。该校借用村中的一间约30平方米的民房做教室,用长约2米,宽约1.3米,高约1米的大树桌两张做学生课桌,凳子由学生自带。教学设备相当简陋,教师课堂上用的只有粉笔和一块木制的小黑板,没有教汉语拼音,上课没说普通话,讲本地客家话。本村青年罗汉轩一人任教师,负责人也是他。当时,我就在该耕读学校读书。我领到耕读小学的课本后,就高兴地回到家门口。我是新中国耕读小学第一届学生,感到荣幸啊。

1965年春,石禾町村的耕读小学迁到宝山小学(现河北小学)的旧址石头岭学校废弃的教室里上课,由后来在河田卫生院上班的罗雪梅任教。

1966年春,我大哥罗新良任该村耕读教师。上级教育部门要求要用普通话教学,发的耕读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有指导教师怎样教汉语拼音的内容。如教“a”的发音,配一幅一个人张大嘴巴大声说话的图片;教“ei”的发音,配一幅一个男子汉举起斧头劈柴动作的图片。他用大张白纸毛笔抄写的《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歌曲,教学生们唱歌,开头的歌词有“树连根,根连树,党和人民心连心”,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时,河田公社河南大队黄砂坑联村在“新头祠”的祠堂里开办了耕读小学。开始时,是早晨上课,只教语文、算术。后来,增设了唱歌课程。由于小学办得好,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最多时约60人。后改为早班、上午班和下午班上课,由彭茂森老师一人任教。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彭茂森发明了“识字拆合法”的教学法。如教生字“够”字,把“够”拆成一个“句”字和一个“多”字,先教“句”和“多”字,待学生掌握了“句”字和“多”字后,再把它们合成一个“够”字教。这种生字教学法浅显易懂,学生易学,记忆深刻,从一个字中学习到多个生字,或巩固以前学习过的字。他教学效果好,受到家长的赞扬和上级的表扬。陆丰县教育局组织西北区的耕读小学教师到该校听他的课,向全县推广彭老师的教学经验。

1970年代,受大队和樟河小学委派,吴子辉在其家乡陆丰县河田公社(现上护镇)樟河大队野鸭村的耕读小学任教。由于买不到学生课本,他就用蜡纸在钢板上刻写全日制小学一年级语文、算术的课本内容,再用油墨印刷出来,给学生作课本用,为办好耕读小学费尽心血,受到上级的表扬。

那个时期,海丰县几乎每个村都有开办耕读小学,很多人在那里读过书。如海城公社很多小学就办过耕读小学。据《海丰县志》记载:“1964年,在办好全日制小学的同时,兴办简易小学。有的大队结合当地实际,办早、午、晚班或半日制小学。是年,在校学生63535人,其中简易小学学生14468人。”这种简易小学就是“耕读小学”。

1970年代中后期,由于不能到全日制小学就读的少年儿童非常少,加上耕读小学受校舍等教学设备简陋和师资不足的影响,耕读小学已没有必要继续办下去,她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因此,海陆丰的耕读小学被撤销,停止办学。如陆丰县八万公社坪林大队的“坪林耕读小学”,学生10多人,中午上一节课,晚上上一节课。该校于1976年停止办学。

海陆丰耕读小学停办了近50年,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她在海陆丰的教育史上的作用不可磨灭,对扫盲、为全日制小学一年级新生打好基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那里工作和学习过的师生永远不会忘记她。

海陆丰“耕读小学”史话 1,666,972,240,000 fedf1a540a36412cba8fb7f4947ae9c1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