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周末写真】疾风知劲草 危势见忠诚 ——追寻陆丰革命前辈卓三盛等人护送贺龙等安全渡海赴港的红色故事
  • 2022-11-06 09:45
  • 【字体:    

在陆丰湖东镇华美村(解放前称“下尾村”),口口相传着陆丰革命前辈卓三盛等人秘密护送贺龙等南昌起义部队领导人安全渡海至港的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记者近日前去了解,穿越时光的隧道,记录这一段峥嵘岁月。

记者在采访知情人

秘密护送贺龙等安全渡海赴港

在村民与烈士后裔的讲述中,记者梳理出这样的历史脉络。

1923年4月,彭湃到陆丰发展农民运动。6月,陆丰县总农会成立,全县各地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8月,湖东下尾村成立了以卓何合为会长的农民协会,领导村民开展减租减息、打土豪劣绅的活动,成为海陆丰开展农民运动较早的村庄之一。

卓三盛是卓何合的胞弟,1881年出生于湖东下尾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深受大哥的影响,与当时一样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同村卓斟、卓孝德、卓乌必、卓妈照、卓妈港、卓户、卓亚真、卓妈运、卓妈周、卓厚、卓烈等人,先后加入了农会。身材高大、胆大心细的卓三盛于1925年投身革命,参加了农会与赤卫队,先是当通讯员,几经锻炼,担当下尾村农会的财粮干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成为村农会的主要骨干。

1927年10月3日下午,湖东地下党负责人陈宗尧接到了中共海陆丰县委负责人张威的紧急通知,要完成接应南昌起义军南撤队伍的任务。陈宗尧接令后立即指示卓何合组织人员秘密进行。卓何合知道任务紧急而艰巨,需要革命意志坚定、应变能力强、忠诚可靠、胆大心细的人,才能担当。于是,他秘密叫卓三盛、卓亚真等完成这次任务。

卓三盛、卓亚真带着10多名赤卫队员,立即潜行前往接近惠来县大南山区的云落乡接应,于10月4日接到了南昌起义军部分南撤队伍20多人。此时,敌人便跟踪追来。危急中,卓三盛带几名赤卫队员先护送南撤队伍赶往湖东,卓亚真带几名赤卫队员断后。激战后,卓亚真负伤被捕(后遭杀害,时年34岁),赤卫队员阵亡。卓三盛等人抄山路小道悄悄将南撤队伍安全带往湖东。

途中,卓三盛得知,他们护送的南昌起义部分南撤队伍20多人中,有贺龙和刘伯承、廖乾五、林伯渠、徐以新等领导人。他决定将位于甲西、南塘、湖东交界处,平时是下尾村等15个自然村村民集结点、又是周边农会和赤卫队集中联络的“仙公庙”(今莲峰古庙)作为中途休息点,并马上安排林妈天等人筹备了番薯、粥等食物,做好秘密保卫工作。林妈天是甲西镇车轴寮的年轻人,十分敬重卓三盛,积极参加革命工作。

夜深时分,卓三盛他们与护送的南昌起义部分南撤队伍终于到达下尾村。卓何合与卓三盛马上将贺龙和刘伯承、廖乾五、林伯渠、徐以新等人,秘密安置在卓何合的“何德居”和卓三盛的“安得居”歇息。

接着,贺龙一行与湖东地下党负责人陈宗尧、下尾村农会卓何合和卓三盛等在“安德居”厅里召开了一个秘密简短的会议,强调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食物、衣服与药品等问题。看到贺龙他们疲惫不堪,伤员伤口又无法愈合,卓三盛自告奋勇,摸黑前往南塘找该地大户人家、自己的亲家陈一记,筹借了一批粮食和衣服,再筹备了一些中草药等药品,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运载回家。

在“安德居”,贺龙向卓何合、卓三盛了解陆丰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情况,详细询问湖东以及下尾村的农运现状,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及革命斗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卓三盛又详细介绍了怎样从下尾村到湖东港安全出海的路线和全程护送的方案。并说明根据湖东海情和当地渔民捕捞习惯(当地渔民一般是在晚上七八时下海,次日早上约8时回港),在3天后(那时海面风浪不急)夜里出海最好。贺龙他们当即表示,全靠当地安排!

10月5日,卓三盛在卓何合的指示下,派出赤卫队员暗中巡察打探敌情,做好一切保密工作,之后自己前往湖东农会与陈宗尧等人商议凑集船只、护送贺龙等领导人渡海去香港事宜。陈宗尧马上安排租赁大货船和调集其它船只在湖东港口待命。在极度保密下,贺龙一行在“何德居”与“安得居”休养生息,安全地度过了3天。

10月7日,天还未亮,根据组织安排,卓三盛带着全副武装的赤卫队员护送贺龙一行悄然来到了下尾村的制高点“三盆岭”,对海上与周边的情况再做细致观察。“三盆岭”山上怪石嶙峋,树木茂盛,便于隐蔽。看到没有异样后,卓三盛又带着贺龙一行直奔海边的“定壮庵”(现称“东来岩”),进入旁边山洞里停留,等候海汛消息,寻等风浪较为平静时出港。不久,又出山洞,走大箖投(一种野生植物)密布的小路,赶往5公里开外的“吴爷宫”。这里出港快,而且陈宗尧的家就在附近,便于应对突发事情。潜至当晚,卓三盛与赤卫队员将贺龙一行用小船载至湖东港的“前海”, 这是赴香港最近、航线最易走的最佳下海点,再飞快地换乘早已准备好的大货船,子夜时分,贺龙一行乘船下海出港。只见船只像离弦的箭,飞也似穿入大海,一下子消失在夜色中。

贺龙临别赠剑

在采访中,记者常听到华美村村民讲述贺龙为感谢卓三盛冒着生命危险成功保护他们一行安全,下海临别时将自己的佩剑赠给他的事。

烈士卓妈周(1934年牺牲)的儿子卓水玉老人对记者称,他在小时候常听他爸卓妈周讲,当年有南昌起义军领导人在下海前送了一把剑给他的战友卓三盛,那把剑比较特别。询问他看过否,他说没见过。记者来到村口大榕树下,看见几位老人在休憩闲聊,便随机向他们询问贺龙剑赠卓三盛的事,今年89岁的卓石春与88岁的卓欣老人都说,小时候就听说过了,是有这回事。卓石春老人还说,自己偶尔看到这把剑。而烈士卓斟的儿子、今年89岁的卓淡也对记者说,他在10多岁时也听过当年贺龙将自己的佩剑赠给卓三盛的故事,他还听他的老一辈卓红菊讲,这把剑就放在卓成梓家里保管。

记者了解到,卓成梓是卓三盛(他有3个儿子)的小儿子,他继承先辈遗志,13岁就参加东江纵队,是一名小鬼队队员,后来成为一名通讯员,为革命而战斗。于是,记者找到卓三盛的后人,了解这回事。卓三盛的孙子、卓成梓的侄子、今年68岁的卓俊涓告诉记者,贺龙将自己的佩剑赠给我爷爷,我爷爷将它视为宝物,后来爷爷牺牲后,这把剑就在我们3个房头轮流保管。卓俊涓称,他保管这把剑7年。记者问该剑有何特点,卓俊涓称,剑身长约1米,是双刃的,但剑尖有锈迹斑点;剑壳为盐柴木,上中下三部分各镶一个铜扣,剑壳顶端刻有很美丽的花纹图案,剑壳侧背上分别在左右粘上一个铜圆环,系着丝带可以背在身上,但一般是别在腰间。卓俊涓还称,解放后,生产队叫他看管番薯园时,他带着这把剑为自己壮胆。卓成梓的儿子卓敬流告诉记者,这把剑我们都看过,也摸过,但在1995年时因保管人、他的侄子意外丧生,这把剑就莫明其妙丢失了。卓敬流告诉记者,三集纪录片《追忆贺龙元帅》记录了贺龙赠刀的故事,而贺龙剑赠湖东下尾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卓敬流带着遗憾的口吻说,真可惜,我们没有保管好;如果有实物在,就好了。现在,我们正想方设法寻觅这把剑,希望能找到它,让它重见天日!

下尾村这一口口相传的故事,有待红色文化专家考证。倘若真是,那将是陆丰文化建设与红色旅游辐射的一大好事:既有周总理金笔送溪碧,又有贺元帅佩剑赠华美。

流尽一滴血

国民党反动派得知贺龙等南昌起义将领在湖东出海的消息后,大为恼怒,将卓何合、卓三盛等列为重点缉拿对象,派兵入村,进行追捕。

面对敌人的追杀,卓三盛谨记贺龙的谆谆教导,抱着永远跟共产党走的决心,继续带领林妈天等人在甲子、南塘、甲西等地,隐身于荒山野岭处,暗中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32年,卓三盛进入揭阳与五华交界处的偏僻山区暂避,以帮人制作“灰土角”砖、扎稻草人(用于农田间驱赶鸟雀)为生,并以此为掩护,向山区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引导他们投身革命。

1934年,卓三盛又潜回湖东家乡,拟再次组织革命队伍。7月14日(农历六月初三),因叛徒出卖,卓三盛与卓妈周、卓乌必、卓烈等4人同时不幸被捕。

据说,在狱中,敌人利诱卓三盛投降,想让他供出农会组织,他毅然拒绝。敌人大发雷霆,对他严刑拷打。但卓三盛始终大义凛然,誓不低头。敌人残忍地用铁钉穿过卓三盛的脚骨,将他戴上镣铐,和卓妈周、卓乌必、卓烈等,迢迢押至甲子北门刑场。卓三盛等4人从容就义,为革命流尽一滴血。

敌人为了斩草除根,又派兵到村里捉拿卓三盛等人的妻儿,他们闻讯个个逃出村里,卓三盛的妻子也携着三个儿子出村躲避。敌人抓不到人,就放火烧毁房屋。此后,卓三盛的妻儿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以乞讨为生,三年后风声过了才偷偷返回家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卓三盛等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红色遗址诠释着“忠诚”

卓三盛烈士故居

卓三盛烈士证

走进华美村,穿过曲折的狭小巷道,记者来到了“何德居”与“安得居”。这两座屋相隔近在咫尺,只有几步之距,沟通很方便。这两座屋,共为革命献出了7个人的生命,产生了7名烈士。如今,两座屋的门前都悬挂着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红底黄字的“光荣烈属”牌匾,“安得居”又多挂了“光荣之家”的牌匾(卓成梓参加东江纵队,其儿子卓敬流参加人民解放军)。两座屋周围都是相似的民宅,紧挨在一起。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清一色姓卓,且是同宗。

据介绍,当年的湖东,反动势力颇强大,地方反动武装“白旗会”“长发党”等十分猖獗。在这种情况下,贺龙一行20多人能在这里安全地度过两天三夜,又安全地下海赴港,极为不易。至今想起,也令人惊心动魄。

踏进破敝的“安得居”,静静地站在大厅中,脑际里依稀出现了贺龙在开会讲话的情景,想象着贺龙他们躺在这里的状态。峥嵘岁月无声地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一是下尾村不愧为红色堡垒村,革命群众觉悟高,忠诚可靠;二是保密工作做得好,滴水不漏;三是护送工作严谨缜密,万无一失;四是具有敢冒危险、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样貌再现,岁月的硝烟散尽。我们走出华美村时,正午的阳光十分灿烂。

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

【周末写真】疾风知劲草 危势见忠诚 ——追寻陆丰革命前辈卓三盛等人护送贺龙等安全渡海赴港的红色故事 1,667,670,303,000 0050b3e737e0498bbff8999f6f68a14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