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家乡风物】“稻草龙”舞祈丰年——流传在海丰鹅埠上街村的县级非遗项目
  • 2023-03-18 09:01
  • 【字体:    

“稻草龙”舞化龙环节。

在海丰县鹅埠镇上街村(今属深汕合作区鹅埠镇)流传着元宵节“稻草龙”巡游的习俗,属县级非遗项目。每次参与舞“稻草龙”人员达八九十人(包括替换人员),整个巡游队伍多达六七百人,四乡六里闻风聚观,热闹非凡。

鹅埠镇上街村原名西关村,始建于明天启年间。鹅埠北面有一座鹅山,由四个小山头组成,中有盆地,远看如一只活灵活现的飞天大鹅;当地就因鹅山而命名鹅埔岭,后因鹅埔岭下的码头成为山海货物交易地,贸易繁盛,鹅埔岭又被称为鹅埠。

上街村人口均为汉族,主要使用“尖米话”。“稻草龙”习俗形成于何时?今天已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据老辈人口口相传,清康熙年间,上街遭逢春夏间大旱、夏秋间水患,民间田舍浸没,农民失收,时人缺乏科学观念,认为龙管水,故此村老大组织村民以稻草捆扎成龙的形象,向龙神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慢慢地,形成了在每年元宵节举行“稻草龙”巡游的习俗。

举办巡游活动当日,当太阳下山时,本村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队员以礼炮、旌旗、锣鼓为前导,众队员点线香插龙身,瞬间“草龙”成了“金龙”,身强力壮、身穿传统服装的队员举起“金龙”,开始舞蹈。

舞“稻草龙”有固定的动作、套路与接四句,动作有盘、游、翻、跳、起、伏、抢等,套路有拜四方、走龙云、舔龙脊、寻龙珠等,在完成动作、套路的同时要完成接四句,领队喊出上句,所有队员喊出下句。如领队喊:“龙马精神。”所有队员接:“五谷丰登……嘿嗬!”领队喊:“风调雨顺。”所有队员接:“国泰民安……嘿嗬!”接四句反映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巡游队伍走村串寨,所到之处均大受欢迎,万人空巷、观者如堵。在长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舞“稻草龙”陆续附加了多个巡游项目,包括马头锣开路、生肖景、海族类(鱼船、虾、蟹、蚌、墨、鱼)、麒麟、狮、象、马、花篮队,并增加大闹花灯、西游记、少年狮队等带有故事性质的巡游内容……

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化龙,也叫送龙。“稻草龙”巡游队伍回到村中空旷的谷坪,再次完成各项动作、套路与接四句,然后点燃“稻草龙”,让整个民俗活动达到高潮。

上街“稻草龙”分龙头、龙珠、龙尾三个部分,全长约二十五米至四十米,共分十七至二十七架。采用纸扎手法加各项配套,加以彩绘,从选料、备料、到制作需要用半年时间,有一套集多种工艺于一身的复杂做法。

“稻草龙”的制作材料包括:

(1)广灵竹约150斤(注:编织龙头、龙珠、龙尾用)

(2)①宣纸②米糊③漆油④兔毛⑤手电筒⑥铜油⑦铜镜⑧绒毛⑨麻丝⑩麻纱布

(3)①稻草300-600公斤②麻绳③硫磺(注:龙身用料)

(4)乌眼竹150-200公斤(注:龙架用)

(5)木片少许

在旧时代,巡游时要唱“稻草龙”歌。可惜歌谱已经失传,改用接四句。如今的接四句与其说是歌,不如说是口白。“稻草龙”的配套队伍和巡游项目也在逐渐丰富中,其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生活习俗,内容极为丰富,增强了这项巡游活动的观赏性及村民参与度。

“稻草龙”巡游民俗传承数百年,是上街村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稻草龙”造型生动,舞姿独特,配以动作、套路及接四句,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在巡游过程中,队员们要舞动500-600斤重的“稻草龙”,没有一定的体力是办不到的,因此也体现了全民运动的体育精神。

中国人自视为龙的传人,“稻草龙”巡游在上街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情感纽带的作用,对构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据村干部介绍,制作“稻草龙”花费甚大,尤其是发展出各附加项目后,所需费用更多。因此近些年来将一年一度的“稻草龙”巡游活动改为每三年一次。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家乡风物】“稻草龙”舞祈丰年——流传在海丰鹅埠上街村的县级非遗项目 1,679,072,482,000 b3c7fe68a9f3409b902c79f0c9c46ee7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