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教育 -- 教研
浅谈“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 2022-05-14 09:55
  • 【字体:    

○陈建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由于部分的教师认为应当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在讲解课堂教学内容时,帮助学生获得能力发展,也需要依靠一定的课后作业训练。因此,大部分教师为学生们所布置的课后作业量过大,部分老师还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存在着学业任务重、压力较大的问题。这应该就是当前“双减”政策提出的大背景吧。如何在“双减”政策下,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减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关键。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体验的平台,自主学习空间,设计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

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轻松自由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本能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轻松氛围。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学话动。凡是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应该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成功,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各显“神通”,才能创造出令人吃惊的“奇迹”。

例如:我在上《圆的认识》一课中,当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车轮都用圆形的呢?我并不打断他的发言,而是因势利导地安排下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位学生敢于发问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把他的问题,当成一个新的挑战内容,好吧?于是反问道:如果车轮不是 圆形,而是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此时课堂异常热闹。(可以画出示意图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 流、合作探究,发现圆的半径规律,又可顺势提出:车轴的位置安装在哪儿最合适,为什么?此时学生的讨论更加激烈,发言更加踊跃。这样 就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圆的特征,也发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好奇、好问的质疑意识。瞧,多活跃的思维啊!难 道这不可以归功于自主探究的活动吗?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自主探索中出现了不同的调查方法和不同的记录方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获得创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创造,从而为学生留出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二、 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知识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如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竞争性强的数学竞赛活动,结合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情、实物、实事,组织做游戏、模拟、剪一剪、拼一拼等形式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玩”,在活动中“悟”。

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我先将本班30个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并准备了60块糖。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10块糖,由小组长分给同学们,每个小组自己讨论怎么分。

(小组讨论,并将糖块分给学生)

师:每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我们小组是每人2块,正好分完。

生:我们小组也是每人2块,我们认为这样分比较公平,分得一样多。

师:你们这样分非常好,体现了公平合理,像这样分的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这样,引导学生参与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分糖块活动”,让他们既亲身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又培养了他们处事公平、公正的良好道德品质;同时,他们在活动中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三、加强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合作学习,既可以增加信息交流量,提高对各种见解的认识程度,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合作基融上的成功,容易让学生产生自信,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的不断实现,必然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教师先将本班30个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每个小组分12个苹果和许多盘子,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将12个苹果平均分,看哪个小组分的方法多,哪个小组就被评为“明星小组”。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发现了不同的“分法”,他们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思维相互碰撞,情感不断交流。

四、联系问题与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任何一门知识的起源都是来自于生活,数学亦是如此。 小学数学新课标非常注重从“生活经验”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少,出现了小学生认知 与教材结构无法保持同步的弊端,加之小学生本身生活经验的匮乏,非常容易出现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 如果教师再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小学生无法避免的会陷入到“机械学习”的状态。 这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提高都会造成影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将问题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让他们主动建立起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衔接。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课堂上笔者提出问题:①想一想这个学期开学时你交了多少学费?数学书多少钱一本?语文书多少钱一本?②开学前妈妈是不是给你买了铅笔、橡皮、削笔刀和文具盒?这些分别都花了多少钱?③秋天来了,妈妈给你买了很多新衣服,看一看现在你身上穿的用了多少钱买的?如此,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将生活于潜移默化中引入课堂,既可以“唤醒”小学生不会自主加以利用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让他们养成在生活中关注数学的习惯,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小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意识到生活与数学是多么密不可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够品味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课堂“活”起来与“好”起来,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陆河县东坑镇新东小学)

浅谈“双减”环境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1,652,464,508,000 3f776d3ac59e40a8a1b2f75060a1ddc8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