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品清湖
话说红楼梦里“沁芳亭”
  • 2022-06-12 09:58
  • 【字体:    

○郑淑婵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材料一出来,红楼梦的“沁芳亭”便上了热搜。很多考生觉得自己没有系统读过《红楼梦》,找不到下笔的方向。其实认真阅读材料,不需要阅读原著也可以按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

材料中清楚指出:“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景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直接移用”的是贾政门下的那些清客,他们名为清客,事实上就是“寄生虫”,他们依附贾家的势力,本身没什么学问,只会一味的阿谀奉承。他们给匾额题名,只能照搬前人的东西(也不排除他们真有学问,但为了衬托贾政的才华,隐藏了自己的锋芒)。“借鉴化用”的是贾政,他虽有一定的学识,但由于性格过于刻板迂腐,读过的书不会活用,最多只能借鉴他人的成果。而这些借鉴来的东西又没有跟实际相结合,显得很突兀。只有贾宝玉根据实际情景独创出来的“沁芳”二字,符合水榭亭台的意境。“沁”是渗入或者透出,有“往水里注入”的意思。“沁芳亭”有水,又渗透着花草的芳香,跟大观园里描述的“清溪泻雪,石桥三巷,兽面衔吐,桥上有亭”相得益彰。在“照搬移用”、“借鉴化用”和“情景独创”中,无非是强调“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并重视创新。这个观点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去。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像贾宝玉这样有创新的思想和能力。创新不仅让生活更美好,创新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永葆活力的源泉。

创新如此重要,那创新的灵感来自哪里?贾宝玉如何有这么符合情景的创意,独创出“沁芳”二字出来?

其实,这与贾宝玉的才识分不开,《红楼梦》里经常说到贾宝玉熟读诗词曲赋等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贾宝玉年龄虽小,但天分极高,性情聪慧。最重要的是他读书万卷,即使是他不喜欢的《春秋》《国策》《资治通鉴》等正统经史,在他父亲的要求下,他也是熟读过。很多观点他都可以根据情景灵活化用,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甚至还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观点见解。所以说,那些优秀的诗词歌赋和各类传统书籍便是创作的灵感源泉,贾宝玉用他所学过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境创作出了符合大观园意境的“沁芳亭”。由此可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运用是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

我最近读到白先勇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我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他说,“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发动以来,一个世纪过去了,传统文化也没有振兴起来。白先生希望,二十一世纪,我们能走出自己的路子,让传统文化蓬勃发展起来。他感慨地说,我国的传统艺术几乎失去发言权,不管音乐还是戏剧都按西方的标准走,我们不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信心。他特别强调,我们也有很美的传统艺术。白先生因为认识到我们传统艺术的美,他十多年来倾情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于2004年开始在世界巡演。他身体力行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红楼梦》作为古典章回小说之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红学家们研究过,里面写得既专业系统又突出的就有传统的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园林、诗词曲赋、伦理道德等。这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和反复阅读的。

最近几年高考,《红楼梦》内容作为试题背景材料出现的频率很高,或许命题者已经意识到红楼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有意用考试的方式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这对红楼梦的推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类推,要让传统文学的阅读全民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还需要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等各个层面相结合,从小学开始,营造出全民阅读经典的氛围。

我觉得,阅读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好途径,也是我们创新灵感的活水源头。

话说红楼梦里“沁芳亭” 1,654,970,330,000 a855f3587b3b426693820f41d5fb5abd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