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文化信息
平东寻古意—— 古碑•生风亭•冷饭坑•古驿道
  • 2021-11-28 10:58
  • 【字体:    


双墩村干部向记者介绍古碑

近日,记者在海丰县平东镇寻访一块名称叫“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的石刻时,无意中发现了该石刻位于一个多次出现在海丰明清三志的地名——冷饭坑,也因此看到了经过冷饭坑的潮惠古驿道遗址。

古碑

“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的石刻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平东镇、双墩村干部带同下,记者见到了位于公平水库一侧的石碑。据乾隆版《海丰县志•邑事》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四月十八日,山寇曾振流劫下灶村。六月十八日,复劫坣尾村,乡勇御之,寇败遁。后总兵宋纪平之。时贼闻总兵督征,将远遁,宋纪兼程至丰,分兵伏道,单骑至黄姜(羌)屯,射杀贼首数人,伏兵齐出,斩获甚众。”“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就是为记述这一事件而设立的。

据《海丰文物志》记载,该碑“为花岗岩石板,高1.93米,宽0.92米,厚0.16米,碑座高0.3米、宽1.03米、厚0.5米。石碑正面直书阴刻‘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处’十个大字(行书),上款有‘明崇祯……’字样(已风化)。”由于地处野外,缺乏保护,记者所见到的已是一块黑色石碑,看不清字迹。

生风亭

“大元戎宋公单骑克捷碑”附近有一处生风亭。据镇、村干部介绍,该亭隐藏着一则民国时代关于风水的佳话。

相传民国廿五年(1936年),五云峒彭氏看中生风亭所在地,想在此建造祠堂。而在此亭前方有一穴余氏祖墓,余氏后人认为彭家骑龙占穴,两族遂挑起争端,几成械斗。时任海丰县长姚之荣出面调停,据说姚之荣学识渊博,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余彭双方族长都深受感动,一致同意放弃争端,并集资建生风亭为过往行人施茶。生风亭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模式,进深6.45米、面宽12.45米。匾题“生风亭”三个大字,对联为:“地属江东,细观夫竹密松阴,曷俟羊楼资遣兴;亭居海北,只认取泉清水绿,勿须龙井足怡情。”

生风亭建成之后,数十年间为无数过客挡风遮雨,解渴消因。功德无量。

冷饭坑和古驿道

据平东镇和双墩村干部介绍,冷饭坑并非一个村落而是一片荒野,历来都隶属于双墩村。因地处潮惠古驿道的枢纽,多次被载入海丰明清三志。如明代嘉靖版《海丰县志》载“邑东北四十里为冷饭坑,析为三道”清乾隆十五年版《海丰县志• 海丰合县舆图》记载:“冷饭坑西北一道二十里为官坡塘,又十里为激石溪,又十里为崛龙迳,此处最险,为沙田岭,为樟树坳,则归善海丰之交界也”。

据推测,古时候潮惠古驿道上的过客经过冷饭坑时,前不靠村、后不靠店,大多选择在这里吃干粮休息一番然后继续赶路,因吃的是冷饭,故称冷饭坑。据双墩村干部所言,该村有一个风俗,每到农历七月十五,即民间俗谓鬼节,村民即到冷饭坑(如今在公平水库边)“祭幽”,(在当地,幽有孤魂野鬼的意思。),所备祭品都是冷的,不知是否和冷饭坑的地名有关?

潮惠古驿道在古代是贯通潮州府和惠州府的交通主干道,在修建广汕公路前的千余年间,一直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著名的羊蹄岭古道就是潮惠古驿道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古驿道文化的重视,省有关部门规划了六条古驿道线路,潮惠古驿道文化线路即其中一条,以“古港、古庵、所城、卫城”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体验之路。线路包括1条主线和6条支线,总长约757公里,均为陆路。主线为潮惠古驿道,长约428公里;支线包括海丰-陆河古驿道、观音岭古驿道、陆丰-揭阳古驿道、潮阳-普宁古驿道、潮阳-揭阳古驿道和风吹岭古驿道等,长约329公里。

解放后修建公平水库,冷饭坑被划入库区范围,从此,这个著名的地点就沉入了水库底。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平东寻古意—— 古碑•生风亭•冷饭坑•古驿道 1,638,039,521,000 3190cd6b5765485d863d95484086f378 3190cd6b5765485d863d95484086f378/images/a819a42592644de4858ad487892cba97.jpg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